在未上映前,聽到導演介紹這部片時,我是很感動的。在台灣要拍這種片要很大的勇氣和信念,就算好不容易拍好了,各大戲院未必願意上映。我其實不太進戲院看國片的,除非是特殊議題。愛琳娜如果用一部愛情片的角度去看,確實完全無法跟真愛挑日子、真愛轉圈圈(就是一開始一方只能當好人的劇情)相比。但是,愛琳娜帶給我更多的感動是,它在寫的是一個我們土地上的故事,你如果平常對於社會議題,對我們的文化沒有任何的興趣和情感,這部電影許多地方就會顯得不合理。
這部片融入了很多的議題,很多的意象,比較可惜的是,它們的未被清楚的引導,所以可能有共鳴又看得懂的人會覺得非常好看,而看不懂導演在講述的議題就覺得無趣。
男主角莊凱勛演的好棒,戴立忍更是具有戲劇張力,兩位濃濃的台灣味,而且非常自然的流露真正的地方味,非常成功的是演出角色的草根性。龍劭華也演的頗傳神,同時很適合戲中的腳色。其他角色我覺得就讓人比較容易出戲一點,我自己是盡量把重點放在其他地方,所以這一塊就不強求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有雷
愛琳娜的生涯轉折,從一個打工仔搖身一變成了小提琴老師。會有人覺得太誇張,不合理,但是我想說的是,這樣的故事也曾經發生在我過去同梯身上。他原本是在加油站加油,高職學歷,不念書。碰巧有一天被他加到一台黑轎仔,車主便跟他聊天,我同梯便開玩笑地說我可以跟你工作嗎?沒想到真的進入他的公司,很辛苦地在基層被操了三個月後,便開始晉升,現在已經是管理階層。所以導演受訪時有說到,有許多觀眾特別跟他說:我就是那個愛琳娜。
愛琳娜的才華,如果沒有那場車禍,永遠部會被發現。廖銘俊的口才,如果沒有call in節目,他只能當個計程車司機。而父親,一輩子的勞工,才華未能真正發揮,當他看到真正的藝術作品時,自漸形穢的把過去的作品都收起來。我覺得這邊是一個現實卻令人難過的狀況,在我們的社會裡工作所佔據的時間空間,才華很難以被看見,這個社會上有多少的才華就這樣被埋沒在社會分工的命運當中。在我老家,我家隔壁樓下賣鴨肉的老闆,沒客人時我看他畫了無束幅的油畫掛在店裡;我常去吃的牛肉麵店,老闆是一位資深的雕刻家,所以我會說愛琳娜在寫的,是我們這片土地在發生的故事。
社會議題也是電影的主軸之一,土地正義、醫療體制,什麼事情都是需要用"橋"的。或許有人會說,怎麼可能這麼扯,什麼都遇的到。我想,導演有太多想說的,想讓觀眾看到的,只好全部壓縮在愛琳娜的生命當中。
最後愛琳娜選擇在電車中拉小提琴,讓我立刻想到的是雞排妹。在這個世代裡,要讓自己出眾,有時候就是必須有一些非常手段。而這個出眾在這個時代確實有力量,就像愛琳娜號召大家關注土地正義。
電影以激昂的小提琴和火雞貫穿電影,老實說,火雞真的只讓我一直想到火雞肉飯,但小提琴的聲音讓我覺得這真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一部份。小提琴激昂的聲音不知道為什麼,特別能顯現社會基層的美麗與哀愁。在天橋下計程車裡的美好,房子被拆、醫療不平權等的哀愁,我愛小提琴作為這部片的基調。